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百家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自从白茶火了之后,可用家喻户晓四字来形容。这款可追溯到宋徽宗时期的白茶,再度活跃在二十一世纪,成为一众茶友的喝茶首选。
其中,老白茶因年份的特别,备受追捧。
所谓老白茶,即自然陈放超过三年的茶。在陈放过程中,白茶的内在物质发生转化,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上升,具备三抗三降,清热解毒,消炎杀菌,美容养颜等功效,加上老白茶转化后,口感变得甘醇,绵柔,圆润,缱绻的药香让人倍感舒服,深受新老茶友喜爱。
且老白茶还非常稀缺,超过五年,十年的白茶更是少见,这种情况下,使得老白茶更具有一丝神秘色彩。
在茶圈,更是掀起了一阵喝老白茶的热潮。
然,茶红是非多。
一些不良商贩看中了老白茶的价值,竟然在年份上动了手脚,将新茶变成“老茶”。
虽说村姑陈自第一天分享茶叶知识以来,就不断与茶友们分享如何识别做旧茶,然,总有茶友会上当,会步入误区。
更可笑的是,这些隔三差五冒出来的做旧老白茶,年份竟然一个比一个老。
做旧成年老白茶,还算有点良心。昧良心者,直接将老白茶做旧成年,年等老茶。
常听到做旧茶如何如何不好,做旧茶有什么什么不对的地方,那您有想过,这些做旧老白茶,到底是从哪里来的?它们的真实身份是什么?
《2》
做旧老白茶来源
第一,本身品质恶劣的茶
做旧白茶,多数用的是本身品质差的原料。这些原料,若是按照正常年份售卖,分分钟被那些品质好的茶给秒杀,很容易就成为库存货,砸在受伤,浪费成本。
这些品质差的茶,有几个身份。
1、茶味苦涩的夏茶
2、常年受到海雾浸润的海边茶
3、吸收汽车尾气的路边茶
这三类茶,本身品质有够糟糕,属于白茶中生物链最底层的一类。为了能将这些茶卖出,并且卖个高价,商贩动了邪恶的念头,将它们进行高温做旧。
做旧后,这些茶一改新茶的面貌,成了老白茶。
若是不明真相买了茶,只能后悔了!
第二,工艺不当的白茶
另外,会将白茶进行做旧的,还有工艺不当一类。
所谓工艺不当,即在加工过程中损坏了茶叶品质。如,白茶没有及时摊晾,渥堆在一起,茶青发红,发黑。按照正常茶叶进行销售,容易被识破,要划入劣质茶一类。
索性,破罐子破摔,咬牙把白茶进行做旧。将白茶渥堆到底,让叶绿素大量分解,使得叶片看起来黑黢黢,制作成假茶的模样。
这样的茶,即便有着老茶的模样,也无法改变品质差的特点。
第三,冒牌“白茶”
舍得将白茶进行做旧的,还有另一层身份——假白茶。
比如,云南产的“福鼎白茶”,四川产的“福鼎白茶”等。这些,原料比正宗福鼎白茶要便宜,也会被当做做旧白茶大量生产。
橘生淮南则为橘,橘生淮北则为枳。即便用白茶传统工艺加工而成,这些茶也不能称之为福鼎白茶,更何况,年份还造假。
名副其实的假白茶,不仅年份假,其真实性更虚假。
但茶友们请记住一点:好茶不做旧。
《3》
如何辨别白茶真伪?
望着这些做旧茶,忽而想到了丹麦童话故事——皇帝的新装。
这些商贩,大兴掩耳盗铃之法,自欺欺人,认为只要把这些劣质茶换了一个身份,就能迎来第二春。
然,这些做旧茶,漏洞百出,我们只要稍加留意,就能轻而易举识破。
识别老白茶真伪,可从四个方面入手。
第一,外观颜色
做旧老白茶,颜色不出意外地“丑”。
其颜色,深、黑、灰、统一,看着非常地颓废,毫无生机,更没有正宗老白茶的光鲜。
这些黑乎乎的颜色,出自做旧的手笔,在此情况下,白茶的色素物质被严重破坏,好像被空降到赤道晒了一圈,黑到认不出。
总之,颜色黑到认不出的白茶,还是慎重购买。
第二,茶叶香气
做旧茶,香气也特别糟糕。
在渥堆、高温烘干的方式下,白茶中的香气物质被严重破坏,芳香烃、芳香醇物质大量消耗,剩下的香气物质少得可怜。
且茶叶很容易吸收气味,在做旧过程中,会吸收一些烟味、焦味等异味,最后使得茶饼气味怪异,并不好闻。
第三,茶叶口感
做旧茶,喝到嘴里有一股很浓的酵味,这些酵味来自于茶饼的渥堆。而且,经过高温烤干后,一些良好的口感物质遭到重创,变得十分孱弱,茶汤据变得很薄,很单一,很薄弱。
甚至还破坏了茶多糖和氨基酸等物质,这些物质少了,使得茶多酚、咖啡碱突出,茶汤变得苦涩,还很难喝。
第四,白茶叶底
通过叶底,同样能发现做旧茶的猫腻。
做旧白茶,它经受了高温和渥堆的摧残,叶子变得很脆弱,叶脉也失去了原有的活性。
经过沸水稍微一冲泡,叶片变软,一捏就烂。
这些暴露出的问题,都可作为我们判断白茶真伪的重要手段。
《4》
做旧茶,是白茶界的泥石流,令人厌恶,避之不及。
加上好茶不做旧的因素,更令做旧茶没有丝毫存在价值。
了解了做旧茶的真身,您还敢买做旧茶吗?
但千万不要因噎废食,担心买到做旧茶就从此不买老白茶!
若是您担心自己鉴别老白茶的能力尚浅,那村姑陈给您支个招,买茶的时候,不要买年份太老的茶,买一年、两年的茶,自己存上一段时间。又或者,直接从新茶开始保存,省却买到做旧茶的烦恼。
版权声明: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,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,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。